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延慶區舉行,猶如一扇窗口,向世界昭示一個古老東方大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圖為園區內一景。本報記者賀勇攝
通州區大運河綠化景觀。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市民在城市森林公園休息娛樂。易國躍攝
青山相映、綠水環繞的懷柔區大水峪水庫。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綠韻碧水映藍天
本報記者賀勇
生態興則文明興。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著眼于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長遠追求,不斷厚植生態環境向好向優的基礎,為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轉型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無論是規模宏大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還是從細節入手的大氣治理“一微克行動”,無不見證首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鏗鏘腳步。
一座“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之城正在崛起,百姓渴望已久的綠色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衛藍:
從霧霾圍城,到藍天常駐
7月8日,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行動論壇在京召開,與會的環保專家、各國官員高度評價北京的大氣治理措施和經驗。
這份贊美,源自北京大氣污染治理優異的成績單——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3%;優良天數227天,占比超過六成;今年上半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46微克/立方米,再創歷史同期最低紀錄。
回顧北京大氣治理歷程,1998年12月17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北京市召開貫徹落實控制大氣污染緊急措施動員大會。那是第一個千人大會。一時間,北京市的環境保護工作備受國人關注。
從1998年至2012年,北京市分階段、分年度實施大氣污染綜合控制措施。然而,以PM10為代表的大氣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時,細粒子PM2.5污染又凸現出來,讓北京“壓力山大”。2013年1月1日起,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始實施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正式監測并實時發布PM2.5。監測的頭一個月,北京就遭遇4次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產生了空氣重污染,整個1月份,重污染天氣長達13天!
沒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戰!北京市啟動實施《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到2017年,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在許多人看來,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做到這一點。
追根溯源,分類施策。在5年時間里,北京按機動車、工業、燃煤、揚塵等四大污染源,按照“超常規”的節奏進行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
“什么是超常規?就是正常用10年甚至更多年干的活兒,現在用幾年干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于建華說。
減排措施加碼。全市年燃煤總量從2012年2270萬噸減至2017年600萬噸以內,淘汰老舊機動車216.7萬輛;
政策尺度加嚴。北京在全國率先實施汽油車和柴油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第六階段車用汽柴油標準,普通柴油和車用柴油實現并軌;
執法震懾加大。2017年北京設立了“環保警察”,同時環保執法行刑銜接,查處一個、震懾一批、影響一片。
用好“天幫忙”的有利因素,更將“人努力”發揮到極致。聯防聯治機制也發揮了關鍵作用。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表示,在巨大的挑戰面前,北京在保持發展的同時成功改善了空氣質量,其經驗值得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城市分享。
持久戰還遠遠沒有結束。今年以來,北京著力深化“一微克行動”,在全社會形成“政府主導、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共治局面,積少成多、一微克一微克地改善。
“北京藍”,不再是稀缺品,“北京藍”,正成為新常態。
治水:
從干涸斷流,到碧波重現
北京依水而建、因水而興,“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千百年來,永定河滋養了北京,被譽為“母親河”,可以說,永定河的命運正是北京水環境變遷的一個縮影。
歷史上永定河經常泛濫成災,故又名“無定河”。“永定”二字由康熙皇帝賜名,取“河水永遠安定”的意思。然而,在舊社會這不過是美好的愿望,使水患變水利、人民生活真正安定的,是人民自己的政府。
1954年,官廳水庫建成,這也是新中國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永定河下游自古以來第一次免除了水患,人們多年的盼望成為現實!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劇增、水資源過度開發,永定河污染嚴重、河道斷流、生態系統退化。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永定河的命運迎來了轉機。2017年4月1日,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作為京津冀生態環境領域率先突破項目予以啟動實施。
投資370億元、實施78個重點項目,整治河道、涵養水源、引黃入京……今年,永定河山峽段河道40年來首次實現不斷流。北京境內永定河有水河段達130公里,超過北京段總長的70%。
“過去永定河王平段至下葦店段斷流近40年,今年首次迎來奔涌的河水。”北京市門頭溝區水務局常務副局長楊雪飛欣喜地說。
永定河正在重新成為一條“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從斷流到復活,奔涌的永定河無聲地訴說著首都治水興水惠民利民的歷程。
曾幾何時,北京成為全國最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00立方米,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
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截至2019年8月8日,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達到49億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
南水進京,連續16年下降的地下水位止跌回升,到今年5月底,全市平原區地下水埋深與2015年同期相比,累計回升3.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