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引擎百度上,已經不太容易搜到《計算機世界》那篇《狗日的騰訊》了,當時那篇文章掀起業界對騰訊的口誅筆伐,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騰訊的內部變革。
8年來,騰訊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做到了避開當年的抄襲創業公司路徑,但8年后的今天,又一篇文章觸動了騰訊的中樞神經——《騰訊沒有夢想》,指出騰訊現在成為了一個投資公司,失去了向外擴張的動力。
騰訊在發生變化——從當年激進地抄襲,到現在陰柔地防守,騰訊變得更為保守了。但8年后這篇文章沒有指出來的是,這種兇猛投資背后,是騰訊通過資本對于各種創新公司的制衡、對于潛在敵人的掌控,本質上也是對于小公司邊緣創新的扼殺,與8年前無異。
但對于騰訊自己來說,它失去了創新和擴張城池的驅動力——反正敵人都拿了它的錢。
摩拜案與騰訊的意志
8年前那篇《狗日的騰訊》開篇就是王興的煩惱。
當時是2010年7月底。就在7月初,騰訊QQ團購網上線,讓王興如坐針氈。在校內、海內、飯否幾次創業后,美團網被他視為最重要的一次創業。
“‘有什么業務是騰訊不做的嗎?’美團網CEO王興的語氣中難掩郁悶”,《計算機世界》在那篇文章中寫到。
圖:美團CEO王興
但作者和王興本人大概都不會想到的是,8年以后,王興成了騰訊一次收購的代理人。
王興和騰訊在2015年達成了一次和解——騰訊以10億美元入股美團,到了2017年,騰訊再次領投對美團點評40億美元融資。
2018年春節后,美團展開與摩拜的并購談判,與此同時,滴滴也向摩拜拋出橄欖枝,相比美團的全額收購,滴滴提出的方案則是小額參股,而后者的方案也更符合摩拜創始人的意愿——不失去控制權。
但最終滴滴的“橄欖枝”連放到臺面上討論的機會都沒有就出局了,《財經》雜志描寫到:
“為什么不討論滴滴?因為根本不存在一個滴滴的方案。即使滴滴方案在董事會以多票通過,但在股東會上也通過不了,一定會被否決的。”上述董事稱,核心在于裁判員是騰訊,而騰訊明確表示他們將否決滴滴小股投資的交易。”
因為按照摩拜章程,無論是哪一種方案,需股東會上股權超過三分之二即67%投票通過,一半以上優先股股東同意才可——這意味著,任何方案只有得到最大股東騰訊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在這一場博弈中,決定事情走向的是騰訊的意志——“‘同志你要是非要問底牌,這叫騰訊的意志。’摩拜董事會成員、一位投資人拿起水杯用力地拍在桌上”。——這是《財經》雜志記者深挖美團收購摩拜背后故事的采訪引述。
騰訊的意志之所以能夠奏效,是因為它是這場博弈大部分參與者的股東——是摩拜最大的股東,也是滴滴的股東,同時,還是美團的重要股東。
而全資拿下摩拜正是騰訊的意志,據《財新》報道,正是在馬化騰的牽線下,美團正式談妥投資入股摩拜的事宜。
美團案和騰訊的控制
在2015年投資美團之后,騰訊還投資了大眾點評,而后來點評和美團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