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價格降了。2015年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格(國標三等質量標準,下同)為1元/斤。
去年的價格是在每斤1.11元以上,各地價格略有差異,內蒙古、遼寧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龍江1.11元/斤。
如此算來,玉米價格降幅約10%。官方為什么要大幅下調玉米的收購價格?
庫存實在太高,沒地方放。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玉米價格再不降,玉米深加工企業都玩不下去了,只能關門大吉。
先說第一個原因,中國的糧食庫存量世界第一,高高在上,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2015/16市場年度,中國玉米的期末庫存預計為9061萬噸,自2011/12市場年度以來,中國的玉米庫存逐年增加,有時候,一年增加的玉米庫存近千萬噸。
再看看小麥,2015/16市場年度,期末庫存預計為8957萬噸,整體也是大幅增加。
稻谷2015/16市場年度的期末庫存預計是4560萬噸,略有下降,仍然居高不下。
中國玉米、小麥、稻谷的庫存加起來約為2.3億噸,高居世界之首。
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也喜歡存糧食,印度,不過跟中國相比,差太遠,以小麥來說,印度2015/16市場年度的期末庫存只有1190萬噸,中國是8957萬噸,遠遠落后。
中國有必要搞這么多的糧食庫存嗎?
國內改革開放30多年,除了邊界沖突,沒有打過大仗;天災除了90年代的長江大洪水,后來的非典和汶川地震等,基本上和平安寧,2.3億噸的糧食高庫存水平,確實令人費解。
真正的原因是官方希望保證農民的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稻谷、小麥搞最低收購價收購,玉米搞臨時收儲,官方收購價格一漲再漲,農民確實得到了實惠,但是也到了難以為繼,危如累卵的時候。
這么多的糧食要存儲,庫容是個大問題。今年玉米臨時收儲,增加了中航工業集團。中航工業集團不只是研發飛機,還有糧食貿易,因此有糧食倉庫,現在官方最缺的就是倉容,中航工業集團得以躋身玉米臨時收儲。
倉容緊張到什么程度?國家糧食局用了兩個前所未有“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糧食加工業撐不下去了
最近10年,糧食官方收購價格整體大幅上漲,農民很開心,糧食加工業高興不起來。糧食價格漲了,加工業成本高了,但是糧食加工產品的市場售價隨行就市,漲不起來,或者漲幅跟不上原糧的漲幅,稻谷加工大面積虧損,玉米深加工大面積虧損,這樣的聲音隔山岔五就會在社會上出現。
看看中國本土最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中糧集團就知道了。
2012 年、2013 年、2014 年及2015 年1-3 月,中糧集團主要收入來源板塊糧油糖等農產品貿易、加工、期貨、物流及相關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6.96%、6.56%、3.89%、4.50%,利潤率一路下滑。如果沒有巨額的政府補貼,中糧集團還有多少利潤,還有沒有利潤,都很難說。
中糧的大米加工已經連虧多年,搞玉米深加工的中糧生化 (000930.SZ)今年前三季度預計虧損4.7~5.3億元。
對于官方來說,上游的糧食種植是左手,下游的糧食加工是右手,任何一邊都不能荒廢,兩手都要硬,身體才能舒坦。
農產品是一個生態圈,加工業不賺錢,大量虧損,無法拉動上游種植業的發展,最后扛包袱的只剩下官方,“孤家寡人”玩不了生態圈,最后免不了都玩完。
最新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
市場機制是農產品生態圈能夠長期持續良性循環的基礎。現在玉米價格大降,有分析稱農民損失千億,很慚愧,但是話說回來,農產品也得講市場經濟,沒有穩賺不賠的。繼續讓中國農產品的價格脫離市場面,價格大幅高出國際市場,即便是財力雄厚的中國,也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