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安踏、李寧、特步和361°四家香港上市的國產運動品牌披露的門店總數比去年年底少了646家——這算不上什么好兆頭,但也不至于就此斷定市場轉涼。
2017年上半年,安踏、李寧、特步和361°四家香港上市的國產運動品牌披露的門店總數比去年年底少了646家——這算不上什么好兆頭,但也不至于就此斷定市場轉涼。相對真實的一點是,四大品牌正以一種更精細的經營方式面對新形勢下的殘酷市場挑戰。
各家采取的應對措施非常一致:一方面,加大子品牌、電商、童裝、直營店等高利潤渠道的營收占比;另一方面,在單品毛利難有明顯提升的主品牌零售門店銷售中,竭盡所能提高店效,進而提升盈利能力。
盡管目前市場并沒有進入冬天,安踏、李寧、特步和361°還是拿出了很多當年應對庫存危機時的做法。
毛利率——堅守的底線
從財報看,各品牌在不同主要指標上有喜有憂,只有一項重要數據每家都保證了增長,就是毛利率。
今年上半年,四大品牌的毛利率全部同比提升,幅度在0.6個百分點(特步)到2.7個百分點(安踏)之間。被安踏集團總裁鄭捷認為是“驚喜”的安踏毛利增長,主要依靠單價更高的FILA(斐樂)業務增長、直營零售發展、以及安踏主品牌原材料、供應鏈管理效益的管控和提升——可以說,安踏這半年既完成了開源,又成功做到了節流。
緊隨安踏之后,李寧集團整體的毛利率增長1個百分點,達到47.7%,領先361°的42.3%和特步的43.9%,僅次于安踏的50.6%。但李寧沒有FILA這樣的高利率品牌推動,其主品牌銷售收入占比高達99.2%,從這個角度上看,李寧牌的毛利率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
不過,盡管營收和毛利率喜人,李寧的凈利率依然明顯低于行業平均。今年上半年,李寧4.73%的凈利率雖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0.5個百分點,依然在四家中排名末位,且同其他家差距較大。領頭羊安踏凈利率達到19.8%,同比上漲1.4個百分點,361°和特步的凈利率分別為11.36%和13.41%。
國內第三——361°反超特步的背后
毛利率普遍飚紅之外,各品牌在其他主要數據上的表現有較大不同,其中最顯眼的,則是營收同比發生下降的特步。
2017年前6個月,特步營收從去年同期的25.35億元下降到了23.11億元,降幅8.8%。事實上,這并不是特步的第一次出現營收同比下降,根據此前公布的年報數據測算,2016年下半年,特步營收28.61億,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25億,降幅約4.19%。也就是說,在這連續12個月(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營收共計55.21億元)內,特步的營收比此前12個月下降了3.49億元,降幅為6.32%。
不過,考慮到電商發展迅速,毛利率、凈利率都處于相對健康水平,且正處于重組階段的特步兒童在這一財務周期內并沒有為公司整體營收做出多大貢獻,特步的營收數據雖然有所下降,實際情況還不至于那么糟糕。
與特步相對的,是營收達到27.98億,一舉超越特步成為國產品牌第三位的361°。
從幾項主要數據指標來看,361°在2017年上半年的成績單堪稱耀眼,營收同比增長9.5%至27.98億元,凈利潤增長16.5%達到3.18億元,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41.4%提升到42.3%。
然而,與特步的實際情況沒有營收數據顯示得那么糟糕一樣,對361°的前景判斷也不能過于樂觀。
盡管在今年上半年有了0.9個百分點的提升,但361°的42.3%的毛利率依然是四大國產品牌中最低的,加之其零售門店采取全部由經銷商代理的模式,電商發展程度又較低,缺乏直營渠道導致其毛利很難有更高的想象空間。如果未來市場轉冷,對于經銷商的依賴和難以提升的毛利將有可能在刺刀見紅的廝殺中成為361°的阿克琉斯之踵。
傳統零售渠道——專注店效
截止到2017年6月末,在香港上市的四大國產運動品牌(包括安踏旗下斐樂及斐樂兒童、迪桑特品牌)共有門店28619家,比去年同期的29019家減少了約1.38%,總營收則為163.2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76%,這一總體增速低于2016年全年的13.63%。
事實上,除了繼續像一萬家門店的目標高歌猛進的安踏之外,其他三大品牌的門店數量都在減少,在關閉業績不佳門店的同時,則是努力試圖提升單店銷售額,以應對增速下滑的市場現狀。
安踏是唯一一個在門店數量上保持擴張態勢的。截至6月底,安踏主品牌在全國有門店9041家,比去年年底的8860家有了181家的凈增長,FILA和FILA兒童從802家增長到869家,迪桑特門店從6家增長到21家。
而在2016年還保持擴張的李寧今年上半年也減少了門店數量。
截至2017年6月30日,李寧品牌(包含LNG、彈簧標、LI-NING YOUNG)的常規店、工廠店及折扣店的數量為6329個,其中直營門店1544家,特許經銷商4785家,總數較2016年年底凈減111個。其中直營門店-4.2%的變動大于特許經銷商-0.9%的門店下降比例。
2012-2016年間,特步門店數每年都在下降,2017年上半年這樣的態勢依然繼續。截至6月底,特步6500個門店數量比去年12月凈減300個,比起2012年的7510家,凈減少超過1000家。361°的關店速度更快,今年上半年門店凈減498個,還有5859個——該品牌門店上一次低于6000個,還是在2008年。
在門店數量下降的三個品牌中,李寧和361°都完成了營收的大幅提升,特別是361°,其電商銷售占比僅有4.1%,在門店減少498個的情況下依然能做到9.5%的總營收增長,店效提高的效果相當明顯。
今年上半年,提升門店效率是四大品牌共同的著眼點。哪怕是門店數量和銷售額雙降的特步,也在年報中專門肯定了其在零售渠道上所做的改進,強調集團正在關閉表現欠佳的門店和開設店效更高的旗艦店,“并通過增加每名顧客的銷售額、減少人為失誤、降低員工成本及精簡促銷時間及規模,管理流程提升了單店的經營效率”。
高利潤增長點——電商、童裝、多品牌以及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