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有朋友和我說,蜜淘因為去年黑五期間表現不佳,庫存積壓難以為繼,很可能被收購了。聽罷,我一點也不感覺意外。為什么呢?
首先,進口跨境電商的競爭不是一般的激烈,國內電商巨頭、國外電商巨頭、傳統零售巨頭等都已經入場,爭奪這塊蛋糕。對于蜜淘等創業型企業,如果沒有特色,將難以生存。
國內電商巨頭: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蘇寧海外購、1號店、聚美優品、唯品會、當當、美麗說、蘑菇街……
國外電商巨頭:亞馬遜、eBay、Iherb、樂天、香港草莓網、莎莎網……
國內傳統零售商:銀泰、華潤、友阿、廣百、天虹、步步高……
國外傳統零售商:梅西百貨、易買得、大潤發、麥德龍、Costco……
其他巨頭:網易考拉、順豐豐趣、銀聯海購、中郵海外購……
其次,蜜淘在2014年11月拿到3000萬美金B輪后,C輪卻一直沒有突破性進展。對于2C的電商創業項目來說,尤其是蜜淘這樣的自營類電商公司,資金決定生死存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他一些創業型進口跨境電商企業拿到了大把資金。這意味著,蜜淘很可能在競爭中落敗了。
2015年01月:洋碼頭B輪1億美元/貝貝網C輪1億美元/ /麥樂購B輪5000萬美元
2015年03月:辣媽幫C輪1億美元/街蜜A輪數百萬美元
2015年06月:波羅蜜上線前融資兩次,合計1300萬美元
2015年07月:寶寶樹3億美元(聚美優品2.5億美金領投)
2015年08月:淘世界B輪3000萬美元(蘑菇街領投)
2015年09月:蜜芽D輪1.5億美元(百度領投)
2015年10月:菠蘿蜜B輪3000萬美元(百度領投)
2015年12月:歐萌海淘天使輪(葛優投資)
最后,蜜淘融資未獲進展,于是在去年9月全面轉型。然而,其轉型戰略是“聚焦韓國”,可謂難度極大。具體原因,我在2015年9月18日撰文《觀察:海淘大戰中,蜜淘能否再活三年?》,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詳細內容附于文末)
因此,我認為蜜淘被收購的傳聞應該是真實的。其他一些客觀的事實也能佐證這一傳聞的真實性:
(1)蜜淘的微信公眾號從今年1月份就停止了更新;
(2)業內爆料稱,蜜淘多人離職;
(3)蜜淘合作商家稱,蜜淘從去年開始出現結款不及時問題;
(4)蜜淘創始人謝文斌:我們在處理,會有消息;
(5)蜜淘的辦公室已經退租;
附錄:
《觀察:海淘大戰中,蜜淘能否再活三年?》(寫于2015年9月18日)
2015年9月,蜜淘對外宣稱,計劃三年后A股上市。這應該是海淘創業大軍中第一個提出如此宏偉目標的公司吧。作為海淘大戰的觀察者,我想問,蜜淘能否再活三年?
如果你以為我要黑蜜淘的話,那么你錯了。在中國電商市場,對于創業型企業,只有兩個結局:要么風光,要么死亡。三年后,蜜淘會是又一個活生生印證這條鐵律的案例:要么上市,要么消亡。因此,我不是抹黑蜜淘,而是指出蜜淘三年后的另一種可能性。
請允許我從一年前的蜜淘說起。
2014年3月,蜜淘的前身CN海淘[1]上線。CN海淘模式很輕,是典型的一站式海淘代購模式。也即,網站通過技術將國外電商平臺的商品抓取,再編輯成中文展現給消費者,同時將轉運公司、第三方支付等服務集成在后臺,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全中文的本地化購物體驗。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海淘時不需要懂外語,不需要持有雙幣卡,也不需要找轉運公司。對于網站來說,其不需要儲備任何庫存。這個模式持續了五個月,客戶端激活用戶便達50萬,累計遞送包裹8萬個,月交易流水破800萬元,員工數量也從7人發展到50人。[2]可以說,“輕模式”讓蜜淘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然而,瓶頸馬上出現了:第一,這種模式下商品價格透明,利潤薄,幾乎就掙個代購服務費;第二,自己不備庫存,意味著所有商品從海外直郵入境,物流周期長,客戶體驗差。意識到這個瓶頸后,蜜淘開始了第一次轉型。
2014年7月,蜜淘宣布,將切入上游供應鏈,推出限時特賣服務。這意味著蜜淘轉型成為一家B2C自營的海淘電商。很明顯,蜜淘欲成為海淘版唯品會。在轉型過渡期,蜜淘一方面繼續此前的一站式代購業務,另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上游供應鏈,以推出更多的特賣商品。其中,限時特賣業務是蜜淘后續發展的主營業務。與代購業務相比,特賣模式非常“重”,這體現在三塊:(1)采購選品。特賣模式下,蜜淘需要組建采購部門,挖掘海外的優秀商品。(2)物流倉儲。特賣模式下,蜜淘需要備貨,租用或者自建倉庫,并盡可能做到高效的庫存管控。(3)資金周轉。備貨后,庫存將占據大量資金,這對蜜淘的資金周轉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基于以上三點,蜜淘組建了自己的采購團隊,嘗試引進海外品牌,通過特賣方式銷售給國內消費者。在物流倉儲方面,蜜淘先后入駐了寧波、廣州、鄭州的保稅區,甚至在鄭州保稅區自建了一萬平米的倉庫。在資金方面,此前蔡文勝、汪東風的幾百萬元天使投資肯定不夠了。在這次轉型前,蜜淘已經獲得經緯創投的500萬美元注資。到了2014年11月,收購庫存外貿童裝,蜜淘又完成了由祥峰領投的3000萬美元B輪融資。可以說,蜜淘已有充足的資本來做自營B2C。
完成B輪融資時,蜜淘的轉型已經初見成效:客戶端激活用戶接近100萬,累計遞送包裹近20萬個,月交易流水突破1000萬元,員工數量發展到60人。[3]相比于三個月前剛開始轉型時,客戶端激活用戶翻了一倍。2015年5月,蜜淘在“520”大促期間,三天內完成了1.1億元的銷售額,總共發出包裹43萬個。
從這些數據來看,似乎蜜淘的轉型很順利。然而,進口跨境電商是一個令人垂涎的行業,吸引了大量的重量級玩家。在此,我把這兩年切入海淘市場的重量級玩家分為三類:(1)傳統電商巨頭,例如國內的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國外的亞馬遜海外購;(2)電商相關企業,例如順豐海淘、銀聯海購;(3)其他企業,例如門戶巨頭網易推出的考拉海購。這些重量級玩家在資金、流量、供應鏈等方面都大大強于蜜淘這樣的創業型企業。就拿資金來說吧,網易考拉囤一億元貨不在話下,蜜淘要是有個幾千萬的庫存肯定資金吃力。此外,對于海淘行業應接不暇的價格戰,蜜淘這樣的創業型企業根本參與不起。因此,巨頭切入后,蜜淘壓力陡增。要知道,當唯品會也親自做起了海淘業務,蜜淘的“海淘版唯品會”定位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