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常委送別的這位“親密朋友”曾“發明”提前供暖
孫孚凌逝世6天后,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這位當過北京市副市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的老人,走完了他97年的人生。
從1948年底,27歲的孫孚凌回北京接手家族面粉廠開始,全面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后各個階段的改革,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本人也逐步從經商變為從政。
據他自己回憶,早年的革命經歷讓他思想進步,而這種進步思想貫穿人生始終。
因為他既有豐富的商業經驗,懂得商業規律,又思想進步,所以在之后從政的過程中,也顯露出獨特的優勢,工作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另外,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這是今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的第三位老者,七常委集體送別的第二次。
國家風雨飄搖中成長起來的知識青年
孫孚凌1921生于黑龍江黑河,祖籍浙江紹興。他小學在哈爾濱就讀,當時哈爾濱已有不少日本人,還有專為日本兒童開辦的學校,孫孚凌看著跟他們一樣大的小學生趾高氣昂的樣子就恨得咬牙切齒。有一次他抓到一個機會,踢了一名年紀相仿的日本小孩,結果被一名日本教師發現,將他拳打腳踢了一番。
正是因為親身感受到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歷史氛圍,所以在他13歲時,祖父舉家搬到北京,他離家赴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之后,收購庫存處理五金工具,便開始參加學生愛國運動。1935年“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爆發后,14歲的孫孚凌就在鄭懷之等進步同學的帶領下參加了運動,這為他以后從政埋下了伏筆。
此后,他先是就讀于燕京大學物理系和西南聯大數學系。到了抗戰時期,孫孚凌的伯父孫越崎支援抗戰并開發大后方煤業,到四川任天府煤礦等四個煤礦總經理,他也隨其到大后方讀書,于1945年畢業于成都華西大學經濟系。
燕京大學1948 年冬,他被父親孫英坡叫回北京(時稱北平),接手其父創建的福興面粉廠。也因此回到北京,和少年時期帶他參與學生運動的鄭懷之聯系上,彼時鄭懷之已從事統戰工作。
此后,在經營福興面粉廠的同時,孫孚凌開始參與統戰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擔任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保衛世界和平理事會副秘書長、中蘇友好協會副秘書長。
1950年,福興面粉廠14臺機器每天生產一萬袋標準粉,一個福興面粉廠就可以保證全市1/10市民的口糧供應,可以想象當時孫孚凌是絕對“不差錢”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絲毫不吝惜財富,抗美援朝開始后,他積極以福興面粉廠和個人名義捐款,并參與慰問;認真學習黨的政策,第一批申請公私合營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步得到了黨中央的認可,擔任越來越多的職務,主要的包括全國工商聯常委、民建中央常委等。
主政地方后發揮精通商業優勢
1983年開始,孫孚凌擔任了5年的北京市副市長,分管商貿工作。
在此期間,他的商業才能得到了施展。現在大家還經常提到的“檢查不提前打招呼”、“宣講團”,甚至“天氣過冷提前供暖”,在30多年前,孫孚凌就都做過了。
80年代的物價檢查,盡管當時通訊不發達,但消息依舊能先于檢查組抵達相關單位。孫孚凌帶隊檢查時,大家都知道的“規矩”是,車門不關,誰都不知道去哪兒,待上車關上車門才知道目的地。
1987年8月13日,孫孚凌(前右)帶領物價、計量檢查組檢查北京市飲食服務行業。1983年改革開放已經開始,全國各地來北京旅游或辦事的人日益增多,但由于旅店少,很多人住不上。現在很難想象,當時人們來北京后要露宿車站甚至街頭。旅客中流傳著“盼北京、望北京,到了北京看星星”這樣一句順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