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我們的軍艦馳騁在大洋,請不要忘記這位默默無聞的老人。。。。。。
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這次海上閱兵的指揮艦,是被譽為“中華神盾”的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導彈驅逐艦——長沙艦。長沙艦見證了新中國海軍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壯美航跡。
同長沙艦一樣,作為兩代四型導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今年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第701所研究員潘鏡芙也是這段壯美航跡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他在極其薄弱的科研基礎上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讓國產驅逐艦邁入國際先進行列,有力地推動了海軍裝備的發展。
173長沙艦停泊在軍港碼頭
他進入的是在中國近乎空白的領域,瞄準的卻是世界最先進的水平
1930年1月,潘鏡芙出生于浙江湖州。抗戰爆發后,為躲避戰亂,七歲的潘鏡芙不得不同家人一道乘著小船逃往上海。“到黃浦江的時候是晚上,我看見了一片燈光,都是日本的軍艦和外國的大船,沒有我們自己的大船、軍艦。當時雖然年紀很小,可是我想,如果長大以后能夠造軍艦多好啊!”這成為潘鏡芙“鑄艦夢”的起點。
1941年,潘鏡芙隨家遷往蘇州,進入蘇州高級中學就讀。1948年到了報考大學的時候,當時看不到艦船設計專業的出路,潘鏡芙只能把夢想暫時擱置,選擇了當時工作前景較好的電機系。大學畢業后,潘鏡芙被分配到華東電工局從事電器設計,兒時的夢想似乎已漸行漸遠。沒想到3年后,組織上安排潘鏡芙到船舶設計部門工作。
上世紀60年代初期,65型火炮護衛艦開始研制,這是我國研制的第一型艦艇,潘鏡芙主持電氣部分設計。誰知,這個30多歲的年輕人竟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當時,國內所有艦船上使用的都是直流電,岸上使用的則是交流電。軍艦一靠碼頭就要接岸電,要使用專門設備先把交流電變成直流電才能照明,一旦接錯,電氣設備就會燒毀,帶來很大的麻煩。潘鏡芙第一個提出,護衛艦上應該使用交流電。當時許多人對他說:“你這樣做風險太大,把握性太小了,還是走老路保險!”潘鏡芙卻頂住了壓力。他認為,交流制穩定可靠、價格便宜、進岸電也很方便。他還了解到,國外從五六十年代以后,都逐步地轉向交流制了。后來,該型護衛艦成為我國第一艘從直流制改成交流制的艦船,此后國內的所有水面船舶和艦艇都開始使用交流制。
類似這樣的工作,潘鏡芙做了很多。他深知自己進入的是一個在中國近乎空白的領域,瞄準的卻是世界最先進的水平,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盡快縮短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只有造出千噸級以上的大型軍艦,才能保證中國海軍有遠距離作戰的能力
我國自主研制的新型導彈驅逐艦——長沙艦驅逐艦,最早出現在19世紀90年代的英國,是一種速度很快、攻擊能力較強的中型水面艦艇,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實戰運用,逐漸發展成現代海軍最重要的艦種之一。
驅逐艦也是我國海軍剛成立時夢寐以求的多用途軍艦。1954年,在財政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中央決定從蘇聯進口4艘07型驅逐艦。“只有造出千噸級以上的大型軍艦,才能保證中國海軍有遠距離作戰的能力。”潘鏡芙暗下決心。
1966年,潘鏡芙以設計領導小組主要成員的身份,開始主持設計我國第一代051型導彈驅逐艦。在當時極其薄弱的科研家底和落后的工業基礎上設計建造這樣千噸級以上大型軍艦談何容易,從船體設計開始,重重困難便接踵而至。
驅逐艦的導彈發射裝置大、設備多,收購庫存外貿童裝,艦體必須拉長。可是艦體拉長了以后,航速會不會下來呢?潘鏡芙經過反復試驗,選用當時最成熟的動力技術,給051型艦安裝了強有力的“心臟”。“經過蒸汽動力裝置的陸上實驗,這艘艦的航速達到了35節以上,國外評論說,在當時的驅逐艦里也算是不錯的了。”潘鏡芙說。
有了強有力的“心臟”后,戰斗力如何形成,是橫在潘鏡芙面前的又一道“坎”。在051型導彈驅逐艦研制以前,我國軍用艦艇上的各種武器,不論機槍、艦炮、魚雷、水雷還是深水炸彈,都是單個裝艦、互不聯系,靠指揮員的口令來人工合成作戰系統,快速反應、綜合作戰能力都很差。這讓潘鏡芙傷透了腦筋。
關鍵時刻,錢學森在確定驅逐艦導彈系統方案會議上的一次發言給了潘鏡芙很大的啟發:“軍艦是一個大系統,導彈只是艦上的一個分系統,把導彈系統裝到艦上,要把它安排好,使它發揮最大的作用。”
潘鏡芙決心按照“系統工程”的理念,將全艦所有武器有機結合,形成系統。為了充分摸清國產設備研制情況,潘鏡芙帶著同事們跑遍了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設計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