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大佬紛紛進入尾貨市場。天貓方面日前暗示,2013年天貓將重點打造一個“品牌特賣平臺”,首要用于品牌商銷售庫存、清尾貨。另外,凡客網的品牌特賣剛上線不久,當當網的品牌特賣頻道和京東商城的品牌特賣模式將要推出,拉手網首創人吳波今朝也正在大力大舉推進一個基于O2O的品牌特賣美加樂……
出產力與市場需求差池稱導致了本土鞋服行業遭遇庫存困難,但鞋服企業“去庫存化”卻為電商企業帶來了商機。不外,在電商尾貨市場成熟之前,電商企業不得不面對尾貨的自身問題,如質量較差、贗品橫行、法令禁錮空缺等。另外,傳統線下尾貨市場的競爭也是一個嚴峻挑釁。
國內電商大佬簇擁進入尾貨市場
作為國內局限壓倒一切的綜合購物平臺,本年天貓將出力打造“貨物全生命周期打點”,而其推出的“品牌特賣平臺”則是個中很是重要的一環。據天貓打扮衣飾奇跡部總司理少龍透露,新平臺將擁有天貓專屬的頻道、專屬的流量和專屬的處事;并且,商品的價值體系將與其他頻道做出區分,低價值不會影響到品牌旗艦店的商品銷售。天貓會針對該平臺整合專門的處事商,以輔佐品牌商更好地消化掉尾貨,“每每介入品牌特賣的商家,若商品銷量不佳,天貓還將輔佐其整合C2C端,多渠道銷貨”。
瞄準尾貨市場的電商平臺不止天貓一家。
凡客誠品從4月22日晚開始舉辦的為期7天的“品牌特賣周”中,除了牽手李寧打扮推出48小時特賣,品類涵蓋售價多在39元至79元的男女技倆舉動鞋、T恤、休閑褲、棒球帽等之外,禮拜六、森馬、佐丹奴等傳統品牌也連續上線。
近期尚有動靜稱,收購庫存飾品收購倒閉廠,當當網與唯品會兩家上市電商公司將展開相助,起源相助模式是唯品會以入駐開店的模式進駐當當網。現實上,本年4月份,當當網CEO李國慶就曾坦言,今朝中國打扮業庫存積存太嚴重,唯品會的樂成恰恰是掌握了這樣的契機。
上個月底,京東商城也傳出了相關動靜,稱供應商收到了“關于訂單/商品模塊新成果優化的關照”。關照顯示,除了更新訂單模塊和優化SOP訂單下傳速率外,京東在商品模塊中增加了宣布“閃購”商品的成果。有知情人士稱,京東內部確實曾傳言要實驗線上特賣模式,內部稱之為“閃團”,要求商家提報產物并提供產物品名及最低價,通過內部篩選出全網最低價。
在天貓、凡客誠品、當當網、京東商城等企業的敦促下,電商市場上掀起了一陣“特賣熱”。
鞋服廠商“去庫存化”為電商企業帶來商機
電商企業之以是紛紛進入尾貨市場,與鞋服企業存在龐大的“去庫存”壓力有直接干系。
現在,“庫存”已經成為鞋服企業最頭疼的字眼。業內人士稱,打扮企頤魅正面臨十年來最為艱巨的一年,尋找辦理高庫存的打破口成為企業的一道困難。數據顯示,制止2013年4月17日,紡織打扮業已發布的2012年年報的上市公司有50家,庫存合計約570億元;對比2011年,庫存增加36.09億元,同比增長6.76%。
在庫存積存嚴重的情形下,鞋服企業不得不低價甩貨。但若是在零售店里甩貨,會低落品牌代價,影響品牌形象。而與電商相助,則可以讓品牌商“更優雅地”處理賞罰掉庫存,盡大概鐫汰曝光度。因此,許多鞋服企業與電商相助,在線上開啟了清倉大幕。
這恰好也給電商企業帶來了商機。就今朝來看,國內鞋服庫存還需要較長的一段時刻來消化,現階段“特賣”模式可以迎合市場庫存,還能吸引不少黏性用戶,收購庫存品牌鞋子,因此取得了階段性樂成。正如電商調查人士魯振旺所說,“國內打扮庫存危機還沒有打掃,賣庫存仍有龐大商機;特賣客戶黏性和忠誠度極高,有利于改進用戶結構。在多電商搭建開放平臺的此刻,特賣模式有利于其局限性發力和招商體系。”
電商特賣模式尚存風險
從外貌上看,電商尾貨特賣模式雖然對電商企業、廠家、消費者三者都有利無弊,但現實上,該模式仍然存在風險。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品牌特賣可覺得他們獲取質優價廉的品牌商品提供更多渠道,因此頗受歡迎。但有專門從事回收庫存打扮的職員暗示,今朝庫存打扮根基都是打包舉辦銷售,質量把控問題難辦理。以聚劃算為例,有業內人士稱,現在以聚劃算為代表的團購網站被消費者扣上了“價低質低”的帽子,許多中小鞋服企業電商認真人都曾暗示,此刻的聚劃算根基上已經成為企業清庫存的工具,但跟著聚劃算收費越來越高,許多商家為了保持利潤,大概銷售一些“問題產物”。
從電商企業的角度來說,進入尾貨市場要面對線下實體尾貨市場的競爭。實體尾貨市場比電商尾貨市場越發成熟,齊集了許多尾貨資源,并且定位也不只限于打扮和鞋帽,而把家紡、小商品、文化用品、小五金等這些不受保質限期制的商品齊集起來。以往,許多經銷商為了平衡線下渠道好處,往往將過季和滯銷商品放到線長舉辦銷售。但客歲發作的庫存壓力讓一些沒有上市多久的新品很快呈此刻線上且有了比線下更低的定價,實體和電商兩種渠道之間的斗嘴正逐漸伸張。
其它一個需要思量的問題是,廠家的大量存貨再過一段較長的時刻很大概會因為行業打點水平的不絕晉升而日漸回落。因此,在此刻這批質量相對較高的庫存整理完畢之后,電商尾貨市場的將來走勢還很難鑒定。 (來歷:通訊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