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月以來,國際舞臺上最吸睛的角色除了中美之外,莫過于以色列和伊朗。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不到一周,就將自己駐以大使館搬到了耶路撒冷。5月21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表示,伊朗如果不改變當前路線,將受到美國“最嚴厲的制裁”。
說起來,這事的始作俑者是一個傳奇機構——摩薩德。
文 | 千里巖 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長期以來,以色列的特工機構摩薩德(Mossad)總是給人以行事隱秘、出手狠辣并且無所不能的印象。
最近,他們搞出的事情又讓自己名聲大噪——從德黑蘭偷回半噸機密資料,借此拽著美國退出伊核計劃,給自己解了燃眉之急。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其實,摩薩德早已在伊朗布起了一張“大網”。不僅如此,他們還為以色列的核武器計劃和開辟秘密外交通道,立下了汗馬功勞。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展示伊朗展開核武試驗的“證據”。(視覺中國)1
摩薩德再立奇功
4月30日,以色列政府總理內塔尼亞胡親自客串電視主播,公開展示了各種據稱是來自伊朗政府關于核武器計劃的機密文件,聲稱伊朗在核協議簽署之后繼續進行核武器計劃。
這堆重達500公斤的文件品種琳瑯滿目,據說都是摩薩德特工從伊朗首都德黑蘭郊外的一個機密倉庫里偷來的。
接下來的事情,我們都看到了:
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
5月10日,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的幾乎所有軍事設施發動了襲擊;
5月14日,正值以色列建國70周年,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向本已充滿對抗的中東地區投下又一個“炸藥桶”——巴勒斯坦衛生部門表示,至少有58名巴勒斯坦人在沖突中死亡,超過2700人受傷。
以色列的動機很明確:當下,伊朗正在對敘利亞和也門兩線出擊,戰事吃緊。西方各國若在此時施以重拳,伊朗很可能被“打回原形”。若此,以色列這一年多最為恐懼的伊朗在敘利亞擴張勢力“威脅”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否則,以軍的男女士兵們恐怕就不得不研究如何對伊朗核設施發起空襲,或者冒著機毀人亡的風險,繼續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朗目標進行空襲。而以色列北部的民眾很可能不得不經常隨著刺耳的警報放下手里的生計,跑進防空洞躲避呼嘯而來的火箭彈。
可以說,摩薩德再次于危急時刻給國家立下奇功。
2
被逼出來的超級特工
摩薩德之所以能夠與CIA、克格勃并駕齊驅、躋身于世界知名情報機構之列,其實,說起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數千年來,流散在歐洲的猶太人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十九世紀,他們決心建國,發起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當時的英國政府在《貝爾福宣言》中許諾支持他們“建立猶太家園”,然而,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強烈反對。
此后,首鼠兩端的英國殖民當局很快就轉變立場,開始阻撓猶太人繼續移民。
這時,為了與殖民當局進行對抗,已經在巴勒斯坦頗有規模的猶太人立即組織了形形色色的準軍事組織,如“哈加納”(以色列國防軍前身主體)、“伊爾貢”、“斯特恩幫”,等等。
在這些機構中,又附設若干秘密組織,專門負責搜集英國殖民當局和阿拉伯人的各種情報。
1948年,以色列建國后,陷入需要時刻準備為生存而戰的險惡環境。在這種情況下,預先掌握對手的動向無疑至關重要。
1951年,收購庫存打底褲,收九分褲,以色列首任總理本·古里安決心成立一個機構統管原有三家情報機構——軍情局(阿穆恩)、安全局(辛貝特)和外交部政治研究中心,并將其命名為“情報和秘密使命局”,即我們熟知的“摩薩德”;
1957年,以色列又悄悄地成立了“科技交流局”。名義上,這是一個負責與各國科技人員進行交流的機構,實則是一個專門針對以色列敏感國防工業技術進行情報工作的機構。
在摩薩德的指導下,以色列的各家情報機構分工明確,展開了無數次成果斐然的合作。
摩薩德特工小組策劃行動(電影《慕尼黑》劇照)3
早已在伊朗撒下“大網”
為了掌握“制敵先機”,摩薩德非常重視長遠布局。
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與以色列的關系曾經非常密切。畢竟,以色列以外、中東最大規模的猶太人社區就在伊朗。
不過,伊朗的社會環境較為特殊——雖然國王政府主張世俗化,但宗教保守勢力仍然非常強大,該地區發生變數的可能性非常大!
對于以色列來說,伊朗宗教保守勢力掌權意味著:不僅自己的特工網絡可能被一網打盡,更會給當地猶太居民帶來毀滅性災難。
所幸,當時以色列承擔了為伊朗國王政府訓練秘密警察“薩瓦克”的任務。這項任務原本落在了“辛貝特”組織的頭上,不過,摩薩德絲毫沒有放過這個滲透的好機會。
憑借自己與辛貝特的緊密合作關系,大批的摩薩德特工深度參與了這項工作。利用自己學生“薩瓦克”的社會資源,摩薩德鋪就了一張廣布于伊朗社會的“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