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評論員李爾靜
最近幾天,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了安徽阜陽廁所改造的“怪事”。不少村子所謂的“廁所改造”,不過是在新廁所下面埋了三個大桶,大桶沒有對外連接化糞池,導致村民們現在沒有地方可以如廁。而造假事情還被瞞得密不透風:為了應對上級檢查,村干部給村民發了200元“封口費”,“教”村民作答,當記者實地拍照時,又被村干部搶了手機。
從阜陽市的官網查看,阜陽當地統計的農村地區廁所改造竣工率為200%,稱已經“超額”完成任務。這樣看來,這些中看不中用的“假廁所”,都被納入了“已完成”的隊伍。而阜陽的“假廁所”還不是個例,央視記者走訪安徽、河南一些農村地區,發現不少“完成了改造”的廁所依舊不能用,新廁所長期閑置,成了擺設。
廁所雖小,收購男女服裝,收購外貿服裝,收購庫存服裝,民生事大,既然廁所改造的初衷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那自然要考慮老百姓的難處,不能不顧當地的實際情況。比如,有的地方明顯缺水,又沒有地下管網,如果“一刀切”改成“水廁”,這個規劃就很難實現。在安徽阜陽的廁所改革中,我們就見到了這樣“重表不重里”的規劃。從2017到2020年,安徽阜陽預計要對農村100多萬個廁所進行改造,而在相關的報道、實施和統計中,并沒有因地制宜的調查,也沒有設計不同情況的改造,相反,焦點都集中在“完成指標”“全部竣工”上。沒有了“結合實際情況”,這場廁所改造,變成了一場“廁所數量改造”,大家都奔著“完成任務”去,不免就會淪為“面子工程”。
廁所改造是改來給村民用的,不是改來給上級看的。而這許多“假廁所”,把真心實意的惠民工程,變成了徹頭徹尾的“假把式”。“假廁所”事件,可以看出形式主義之“虛”,庫存五金用品收購,虛就是不實,因為工作不實,經不起實地檢驗,所以才千方百計掩蓋。廁所革命之所以叫革命,某種程度上,也是指向基層作風。民生工作必須做實功、收實效,這樣才能收獲群眾掌聲,而不是群眾罵聲。